農地違章工廠與臨時工廠合法之契機與修法方向
工廠管理輔導法於民國 99 年 6 月 2 日修正,主要為允許未合格登記工廠補辦臨時工廠登記,施行至 107 年 2 月底之前,進行臨時工廠登記申請補辦的違章工廠數量為 1 萬 1,440 家,當中已完成合法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者為 7,216 家,依據經濟部
工廠管理輔導法於民國 99 年 6 月 2 日修正,主要為允許未合格登記工廠補辦臨時工廠登記,施行至 107 年 2 月底之前,進行臨時工廠登記申請補辦的違章工廠數量為 1 萬 1,440 家,當中已完成合法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者為 7,216 家,依據經濟部
中美貿易戰造成關稅出口利損加劇引發台商回流現象,以電子產品代工相關產業影響最為顯著,例如仁寶、英業達、和碩、廣達及緯創等公司,其中亦包含部分將生產基地移往歐洲國家及美洲與中美洲,如捷克、波蘭、德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家,而亞洲地區則以台灣、越南為主,藉由全球
因應政府綠能政策的推動,經濟部能源局針對「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為太陽光電發電設施使用興辦事業計畫審查作業要點」於民國 107 年 6 月 26 日進行修正,兩公頃規模以下之申請案件簡化申請程序 [免電業籌設許可],加快主管機關審查作業流程,提升綠能發電推廣成
對於國土面積不大又想廣泛開發再生能源的國家來說,只要有水池、水庫就能開發的浮動式太陽能或許是個良好解決方案,目前該技術也已成為各國炙手可熱的綠能選項。世界銀行近日指出,全球浮動式太陽光電裝置量已於 2018 年 9 月突破 1.1GW,成功抵達再生能源產業
近年企業鎖定桃園建廠需求旺盛、工業地供需失衡,桃園市積極規劃開發6座產業園區,其中桃科二期、沙崙與楊梅3處可望於未來2年內完成開發,八德、大園及新屋3個規劃中產業園區日前已取得中央支持,預計4年內6座產業園區能再提供約135公頃的產業園區釋出,改善工業缺地
根據不動產所有權人身分為自然人或法人 (意即一般個人和營利事業公司法人) 之區別,其交易與持有方式會隨著適用不同稅制而有所差異,政府於 105 年實施不動產交易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期望藉由修改課徵制度的實施,按照不動產交易所得進行實價課稅,建立合理透明
土地開發係依據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使用之法令規範,將低度利用或未利用之土地,透過開發與變更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成效,目前台灣常見的土地開發以上位計劃進行土地規範,大致可區分為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兩區塊,常見量體較大或規模較大的大型開發案,則以座落於非都市土地較
2018 美國與中國引發中美貿易戰,造成多數於中國設置工廠的企業面對貿易不平衡的條件下,產生極大損失 ; 就台灣廠商而言,如存在「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美國」的三角貿易型態經營方式,首當其衝則必須面臨因應當前中美貿易戰產生的重大利損,廠商除了將中國生產線
台灣腹地有限,合法工業不動產用地供不應求,政府欲積極活化閒置工業土地或開闢新工業區解決缺地問題,目前針對未來全國國土計畫法案之實施,以及臨時登記工廠、農地違建工廠議題下,工業不動產正面臨一波供給與需求失衡的趨勢。 然而隨著近年來北、中、南地區工業用地漲幅翻
一般將工業用地簡單定義成可作為合法工廠興建與合法工廠登記的土地,但根據土地稅法 定義:《工業用地,指依法核定之工業區土地及政府核准工業或工廠使用之土地》,將工業用地區分為“都市計畫內工業用地”及“非都市土地工業用地”兩大類別後,再根據分區編定工業工地使用類